【成語意思】:力:竭力;排:排除;議:議論;意見。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;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。
【用法分析】:力排眾議動賓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含褒義。
【成語來源】:宋 蘇轍《上皇帝書》:“臣以不識忌諱,得罪于有司,仁宗哀其狂愚,力排眾議,使臣得不遂棄于世?!?zzzz.com.cn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
【成語結構】:動賓式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語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成語拼音】:lì pái zhòng yì
【英語翻譯】:denounce the majority opinion
【成語聲母】:LPZY
【力排眾議的近義詞】:無可爭辯、一言為定、一手包辦
【力排眾議的反義詞】:心猿意馬、人云亦云、三心二意
【近似成語】:
議論英發:指崇論弘議,才華橫溢。
議論風生:形容談論廣泛、生動而又風趣。
議論風發:形容談論廣泛、生動而又風趣。
議論紛紛:紛紛:眾多、雜亂的樣子。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。意見不一;說法眾多。
議論紛錯:形容意見不一,議論很多。
【成語造句】:
1、殊不知若非他在先皇臥病在床的三年里,力排眾議啟用百里獨孤,南宛早已是昨日黃花若非他手段狠辣,殺人如麻,南宛現在恐怕依然是內戰不止的局面。
2、面對氣勢逼人的強敵,此時尚寂寂無聞的耶律德光于危難之中力排眾議,毅然率領遼國鐵騎發動突然襲擊,與宋軍決戰于高梁河。
3、鎮勇心中不由暗想,難怪當初父親會力排眾議,偏要選了六弟來做莊主,打理這聚云莊一派。
4、西蒙威脅到,他會通過法院力排眾議要回孩子。
5、諸葛亮舌戰群儒,魯子敬力排眾議。
6、后來侯君集建議冒險追擊,李靖大手一揮力排眾議,大軍分兩部分開始了千里大追殺。
7、雖然最終孫權憑借著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的支持力排眾議,強行通過了出兵抗曹的決議。
8、作為社會人,學生同教師是平等的,只有建立平等關系,師生之間才能像朋友一樣在學習中互相啟迪、互相質疑,學生才敢于與教師同辯,力排眾議,標新立異。
9、廠長力排眾議,提拔了年輕的小李擔任技術負責人。
10、后來平三藩時,面對朝野的一片反對聲,他手中有權,心里不慌,力排眾議,堅決撤藩。
【成語接龍】:
力排眾議 → 議事日程 → 程門立雪 → 雪上加霜 → 霜露之疾 → 疾首痛心 → 心如槁木
木訥寡言 → 言過其實 → 實心實意 → 意氣相投 → 投機取巧 → 巧不可接 → 接踵而至
至當不易 → 易地而處 → 處心積慮 → 慮周藻密 → 密密層層 → 層出迭見 → 見事風生
【相關成語】:
帶“力”字的成語 | 帶“排”字的成語 | 帶“眾”字的成語 | 帶“議”字的成語 |
---|---|---|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