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語意思】: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,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。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。
【用法分析】:內圣外王聯合式;作賓語、定語;指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。
【成語來源】: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是故內圣外王之道,暗而不明,郁而不發,天下之人,各為其所欲焉,以自為方?!?zzzz.com.cn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
【成語結構】:聯合式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語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成語拼音】:nèi shèng wài zhǔ
【成語聲母】:NSWZ
【近似成語】:
王祥臥冰:王祥臥冰求魚以奉母。比喻子女孝順父母。
王孫公子:舊時貴族、官僚的子弟。
王后盧前:《舊唐書 – 文苑傳上 – 楊炯》:“炯與王勃、盧照鄰、駱賓王以文詞齊名,海內稱…
王侯將相:泛指封建社會中位尊、祿厚、權重、勢大的貴族。
王貢彈冠:王:漢代王吉字子陽。貢:即貢禹。彈冠:拂去冠上的塵埃,喻將出來作官。比喻好朋友進…
【成語造句】:
1、內圣外王具有道德的、政治的和學術的三重理想人格涵義。zzzz。com。cn
2、他的人格是所謂“內圣外王”的人格。
3、但在經世致用方面,湖湘學派竭力避免了傳統儒家內圣外王理論的缺陷,表現出獨特的經世風格。
4、隨著“圣”的逐步道德化,圣最終被作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,“內圣外王”是中國古代政治的理想。
5、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古代圣賢,他們內圣外王,有感召力,思想境界高,同時又有輝煌事功。
6、“天人合一”,是儒家的理念,要符合上天及自然規律做人,內圣外王,把天人合一的真諦說到一塌糊涂,一個“王”字,盡顯儒家被后人任意把玩之弊;太極,來自。林夕
7、湘學注重經世致用,主張理欲同體、體用合內圣外王并重,與二程的洛學、朱熹的閩學、陸象山的心學、呂祖謙的婺學,同為南宋地域文化的奇葩。
8、古之賢明,內圣外王,萬眾安樂,四海承平。
9、儒家文化具有強烈的以人為本位的人文精神,其核心是關于理想人格的設計與塑造,即所謂“內圣外王”之道。
10、堅持“內圣外王”之道是達成企業領導者魅力的必備法則。
【成語接龍】:
內圣外王 → 王公大人 → 人琴兩亡 → 亡羊之嘆 → 嘆為觀止 → 止暴禁非 → 非親非故
故人之意 → 意出望外 → 外方內圓 → 圓木警枕 → 枕戈飲膽 → 膽小如鼷 → 鼷腹鷦枝
枝葉扶疏 → 疏財重義 → 義形于色 → 色膽如天 → 天南地北 → 北郭先生 → 生男育女
女中堯舜 → 舜日堯年 → 年登花甲 → 甲冠天下 → 下氣怡色 → 色膽如天 → 天下洶洶
【相關成語】:
帶“內”字的成語 | 帶“圣”字的成語 | 帶“外”字的成語 | 帶“王”字的成語 |
---|---|---|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