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語意思】:鳴:發出聲音;指有所抒發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。
【用法分析】:不平則鳴緊縮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義。
【成語來源】:唐 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?!?/p>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
【成語結構】:偏正式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語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成語拼音】:bù píng zé míng
【英語翻譯】:Where there is injustice
【成語聲母】:BPZM
【不平則鳴的近義詞】:不平之鳴、鳴冤叫屈
【不平則鳴的反義詞】:忍氣吞聲、心平氣和、稱心如意
【成語造句】:
“不平則鳴”,看看現時的情況,難怪學生們厲聲疾呼——革命、救國。
【成語接龍】:
不平則鳴 → → 鳴鑼開道 → → 道道地地 → → 地盡其利→ → 利誘威脅 → → 脅肩諂笑
【相關成語】:
帶“不”字的成語 | 帶“平”字的成語 | 帶“則”字的成語 | 帶“鳴”字的成語 |
---|---|---|---|